晋王散学,本来想等太子请教完师傅,随他一同去东宫,怎料太子迟迟请教不完,师傅的话又很长,他急性子等不得,便索性先往东宫去。
今早王妃将他气得够呛。
本来晨起,他搂着她,不舍得起床更衣,在她颈边亲亲蹭蹭:“真想跟你在这缠到天荒地老。”
他堂堂晋王多么矜持清高的一个人,好不容易仗着床笫私密而憋出一句情话,自以为能让女人十足感动,内心正期待一番温存,谁料怀里的女人将头一扭不看他,说道:“妾困在内院,不得出去做事,殿下能做事,倒不愿出去。不如妾跟殿下换换,殿下做女人,妾做男儿。妾定当遵循颜鲁公教诲,三更灯火五更鸡,正是男儿读书时。”
朱棡一张俊脸气得扭曲:“颜鲁公,颜鲁公读书再勤快也是要抱女人的!不然你以为他送去叛军当人质的亲儿子是哪儿来的?”
谢卓夷道:“颜鲁公读书读到三更才睡、五更就起,还和夫人生了三个儿子,殿下睡得比人多,也没见生出个儿子来。”
朱棡气炸了。别人家,妇人生不出儿子,担惊受怕,抑郁成疾;自己家,女人没生儿子,反而嘲笑男人不行???姓谢的可真是个奇女子。
朱棡想骂,不舍得,想打,更不舍得,越不舍得,就越想越气,气得掀了被子重重往她身上一堆,翻身下床:“我今晚再抱你我就是猪!”
王爷和王妃又双叒吵了架,在内室伺候的宫人告诉在外头洒扫的小火者,洒扫的又告诉传膳的,传膳的又告诉备马的,下人们知道晋王今天的心情又不美好,一个个屏气敛息,生怕被主子顺手拿来撒气。
好在今天晋王虽然脸色阴沉,但若有所思,仅仅沉默不语而已,并不像往常那般发火打人。
朱棡乘车往大本堂去,半路叫了声“文曲”,吓得陈文曲打了个激灵:“爷,有啥吩咐?”
“你过来。进来说话。”
陈文曲战战兢兢钻进马车里,被他主子一把扯近前,吓得他心在嗓子眼蹦,听他主子低沉微哑的嗓音在他耳边轻响:“一般青年男女成婚,多久就该有孩子?”
陈文曲一愣:“爷,奴婢打小儿净身进宫,这辈子没福分跟人成婚,这哪知道……”
朱棡小声骂他:“蠢货,没吃过猪肉,还没见过猪跑?”
文曲只得估摸着糊弄他:“两……三年?”
朱棡心想:是了。我和她去年才成婚,这会儿没孩子,岂不再正常不过?
于是点点头:“知道了,你去罢。”
陈文曲懵着圈儿被叫进来,又懵着圈儿被撵出去,车夫和备马的小厮都凑上来问王爷说了什么,于是陈文曲告诉了备马的,备马的回去告诉了洒扫的,洒扫的又告诉了传膳的,一天之内晋王府的下人们便都知道晋王在为子嗣发愁。自然,这已是后话了。
朱棡来东宫接王妃,见太子妃和徐氏嘴角都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,心想:“难道这女人跟她俩说了我‘不行’?”眼神便如钉子般直往谢卓夷的脸上戳。
谢卓夷视线一偏,扬着下巴赌气不理他。
她下巴脖子间的线条极美,精致流畅。朱棡眼神里的钉子,像被磁石给吸了一下。再看这女人时,气便消了一半。
晋王来时,仪华忍不住往他身后张望,没望见想见的人,转念一想,心道:也是,他不知道我在东宫,大概散学直接回坤宁宫去了。
于是晋王携卓夷告退时,她也告退。
太子妃笑道:“晋王妃是随夫君回家,你怎么也急着走。”
仪华脑子转得快,反将一军,笑道:“估摸着太子殿下快回来了么。”
朱棡和卓夷一路置气无言,出了东宫。朱棡心想:大嫂贤惠自不必说,二嫂对二哥那是百依百顺,这徐氏看着也温柔娴静,只有自己家这个,风风火火,横行霸道。
脑子这么想着,胳膊却伸出去。
卓夷见他的胳膊像根棍子似地直挺挺伸过来,心一软,垂下眼睑,将自己的手放上去。
每次都是无缘无故稀里糊涂地和好。
早上某亲王斩钉截铁掷地有声那句“我今晚再抱你我就是猪”,入夜伏在人腰腿间全都咽回了自己肚里。
仪华满怀期待回了坤宁宫,略等了一会儿才见着燕王,却见燕王眉间笼着忧郁。盘算着待要找机会问,不多时,外头又通报说皇帝驾到。
仪华随众人行过礼,欲告退,皇帝却道:“你不妨留下。”
太子虽严令众人不许乱传,但皇帝那边却瞒不住。
朱元璋喜欢的是家庭和睦、兄弟友爱,最看不惯兄弟阋墙。今日之事虽小,但他深信小能见大。
皇帝本想以离间兄弟为由,处斩当时找朱棣报信的杜瑶光,皇后道:“既然明知是老七挑事,却斩五儿贴身的人,你让五儿怎么想?又叫淑英怎么想?”皇帝只得传令停止行刑。
又向朱棣要解释。
朱棣先前听他要斩瑶光,本就愤愤不平,待要答话,仪华福身行礼,柔声开口道:“陛下娘娘恕奴僭越多言,可否容奴也问燕王殿下一句话。”
皇帝点头。
仪华道:“敢问殿下,若将来,有人欺侮齐王殿下,殿下将如何?”
朱棣瞬间明白她的用意,便道:“谁敢欺负我弟弟,我必给他些颜色瞧瞧。”
皇后冲皇帝道:“你看,四儿心里,五儿和老七,都是他的弟弟。不怪四儿教训老七,错还是在老七,不该欺负五儿。”
皇帝眼中流露出赞许之意,笑道:“也幸而媳妇好,不然险些冤了他。”
徐家这丫头护着四崽的架势,倒与当年见愉在郭子兴面前护着他的架势有些仿佛。那时郭子兴的两个儿子在郭子兴面前进他的谗言,全靠见愉在义父义母跟前小心侍奉,才调和了他与郭子兴的关系。
老徐还真是教出了个好女儿。
思及此处,他竟然有点想老徐。他和老徐还有汤和三人打小儿一同长大,除了自己做和尚那几年,分开的时间不多。这次老徐出征已经有半年,陆陆续续打了些小胜仗,俘获鞑子官员及亲属一千三百多人,前几天他已命人押送京师。还收了来投靠归顺的河曲府山谷军民二千多户,共计近六千人,送到塞内定居。
等朱棣和徐家丫头走了,朱元璋夜里跟皇后念叨,说牵挂老徐,要写信派使者送去。
“你都写了几箱子信了?人家行军打仗,你还给人添累赘。”皇后笑道:“你这么想他,干嘛总把人调去北边?害得翠娥长年累月见不着丈夫。”
皇帝笑道:“不能怪我总把老徐调去北边,北边有老徐在,我躺在龙榻上才睡得格外安稳。”
他枕在皇后膝上,闭着眼,不知在想什么,许久,说:“过几天把老汤调去北边,带着冯胜、邓愈、郭兴,去把我的老徐换回来。”
提起邓愈,皇后道:“我听说,邓家,年前被白莲教算计了?”
皇帝仍闭着眼,浓眉一皱:“你怎么关心那么多。”
“人命关天,怎能不关心。”皇后叹口气,用手给他梳理头发:“当初跟你说,那些人跟咱们明教本是同根生,你封他们一个官儿做便是,何必斩尽杀绝。这下可好,结下了血海深仇又没杀尽,遗患无穷。”
皇帝嘴硬道:“朕就不信杀不尽。朕杀不尽他们,还有太子接着,太子之后,还有太孙,朕就不信,嘶——”
皇后用力扯去了他一根白头发,又给他轻轻按摩头皮:“咱们都年纪大了,做善事为子孙修福报都怕来不及,你还要传下杀孽给他们……阿弥陀佛……”